2021年江苏宿迁语文试卷+答案+解析(word整理版)

3.0
2025-09-19
999+
99+
69.06KB
12 页
1智慧点
侵权投诉
1
33 江苏省宿迁 2021 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C D A D B A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 分)
1.(2021 江苏省宿迁,1,3 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 分)
1.默写古诗文。
(1)老骥伏枥, 。 (曹操《龟虽寿》)
(2) ,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诸葛亮《诫子书》
(4) , 善行者究其难。(《荀子》)
(5)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提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万物有节,生命有节。做人当如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松柏“ , ”。挺立风中而不倒,
经严寒而不调。
1.答案(1)志在千里
(2)露从今夜白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善学者尽其理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自缘身在最高层
(7)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回答时结合上下句和具体语境。“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掣”容易写错。“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要写成“只缘”。第(7)题是理解型默写,解答时紧扣题干提示语:“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拓展延伸】
2.(2021 江苏省宿迁,2,3 分)2.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国家宝藏》用故
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上断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展现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这些节目
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 ,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
,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 chuō。
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 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
文物、文化“热起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荧屏 演 yì 弦歌不 chuō
(2)依次填人上面语段模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源头活水 博采众长 积累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积累
C.源远流长 博采众长 积淀
D.源头活水 博大精深 积淀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答案(1)yíng 绎 辍
(2)D
(3)将“打动人心的”与“更多”更换位置。
解析 (1)本题考查拼写拼音和汉字的能力。注意“荧”是后鼻音,“辍”应与“缀”区别开。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辨析能力。“源头活水”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从语
境判断应该选择“源头活水”。“博采众长”是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博大精深”是(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根据语境应
该选择“博大精深”。“积累”与“积淀”意思相近,但是“积淀”指的是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所以
这道题判断下来应该选择 D。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属于语序不当,应该调换“打动人心的”与“更多”的位置。
【拓展延伸】
3.(2021 江苏省宿迁,3,3 分)3.综合性学习。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百年循
连一走进宿北 大战遗址公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你们班打算在纪念碑前集体朗诵首诗歌,以下不合情境的是( )3 分)
A.陈毅《梅岭三章》
B.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C.余光中《乡愁》
D.光未然《黄河颂》
(2)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峥嵘岁月
下联:
(3)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 6月15 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请你以“校团委”的名
义写份倡议书。
3.答案(1)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诗歌主题的能力。诗歌主题应与朗诵环境活动主题一致。选项中ABD 或者抒发爱国热情或者抒发对中华民
族坚强不屈的赞美之情,只有 C抒发的是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与主题不符。
(2)示例:创辉煌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上联围绕对过去历史的追溯,那么下联可以阐发对未来的期望。
【疑难突破】 对联的基本要求主要有: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通常是“仄起平收”, 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
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
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示例:
倡议书
全校同学: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学党史,见行动”的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极参加学校围绕“学党史,见行动”举办的各项活动;
3
二、主动了解、学习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受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现在向团组织靠拢,长大后向党组织靠拢,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四、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伟大业绩。
校团委
2021 年6月15 日
【解析】本题考查倡议书的书写能力。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
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要注意的是标题要居中,称呼要顶格,落款靠右等格式要求。倡议书的主题应围绕题干。
二、古诗文阅读(25 分)
4.(2021 江苏省宿迁,9—12,15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 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注]① 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
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 的氛围。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 ),理由:
4.答案(1)桑柘 清丽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意象及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前两句的景物,那么就是桑柘,注意不要选成“邻家”,因为“邻家”并不是
诗人描写的景物。这些景物都是清新自然的田园风景,加上这是一首田园诗,所以这是一种清丽宁静的氛围。
(2)“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
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
情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炼字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该字的意思,“卧”是躺着的意思。接着表述出当时的情境,诗人躺着
阅读陶渊明的诗作,陶渊明的诗作也多是田园诗,可见他当时与陶渊明是心灵契合的。最后写出这个字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情
境特点,表现出当时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悠闲自得的情态。
(3)锄瓜;根据题目《小园》,可知在园子里的劳作只能是“锄瓜”。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作内容的联想辨析能力。这里需要在“捉虾”与“锄瓜”中选择,一是题目《小园》,那么活动范围就是园
子,捉虾可能并不合适。比较下来“锄瓜”更适合在菜园进行。二是联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也是“锄瓜”合适。
【参考译文】
茂盛的青草在风中摇动一片青绿,望去像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种着许多桑柘枝叶浓密,郁郁葱葱,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小路斜通向远处。闲适
得躺着,未读完陶渊明的诗,就在小雨中去瓜田除草。
5.(2021 江苏省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标签: #语文
摘要:
展开>>
收起<<
1 33江苏省宿迁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12345678910ABDACDADBA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2021江苏省宿迁,1,3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1.默写古诗文。(1)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2)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4) ,善行者究其难。(《荀子》) (5)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提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分类:教育专区
价格:1智慧点
属性:12 页
大小:69.06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