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泰安语文试卷+答案+解析(word整理版)

3.0
2025-09-19
999+
99+
117.09KB
9 页
1智慧点
侵权投诉
23 泰安市 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自然雕(diāo)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juàn)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nèi)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hè)着。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在无遮蔽(bì)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娇,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频临绝望的边缘。
D.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半斤八两,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B.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C.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研制团队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并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通过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实现了“祝融号”的抬轮和蠕动。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话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D.“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6.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讲述了许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
B.《望岳》中的“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的景象。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泰山以南为齐国,泰山以北为鲁国。
C.《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1937 年在伦敦首次出版。该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D.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其中,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
二、(12 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 题。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 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1)像五代
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a)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 , 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 , 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 , 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 , 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
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
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b)一棵树、一座山 , 观其精神实质 , 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 , 意境会更鲜明 ; 木然地画画 , 是画不出好画的。 每一处风景
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2)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c)一个山水画家 , 对所描绘的景物 , 一
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 , 说假话不行。 (d)有的画家 , 没有深刻感受 , 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 , 总是重复别人的 , 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
究意匠的。(3)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4)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7.选文第一段围绕“意境”展开论述,下列内容没有论述到的一项是(3 分)( )
A.意境的创造 B.意境的鲜明
C.意境的演变 D.意境的独创
8.“写恋爱故事,就不一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如果把这句话放在选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 分)(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9.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强调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
B.选文写到不同风景有不同的特色,意在说明不同风景会带给人不同的印象和感受。
C.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
D.如果没有意匠,诗人和画家就找不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0.选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能给我们写作以启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a):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
B.(b):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C.(c):有了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能有深刻全面的认识,才能打动人。
D.(d):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三、(12 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
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阅十余岁。 阅:经过
B.求之下流,固颠。固:坚固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颠:颠倒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
1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僧)以为顺流下矣。B.(坎穴)渐激渐深。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D.求之(于)下流。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
1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四、(6 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 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16.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标签: #语文
摘要:
展开>>
收起<<
23泰安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自然雕(diāo)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juàn)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nèi)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hè)着。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分类:教育专区
价格:1智慧点
属性:9 页
大小:117.09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