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word整理版)

3.0
2025-09-19
999+
99+
365KB
13 页
1智慧点
侵权投诉
1
2018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1.默写
(1)空山新雨后,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2)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青山绿水,______。(白朴《天净沙·秋》)
(4)_______,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月上柳梢头,__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答案】 (1). 天气晚来秋 (2). 苔痕上阶绿 (3). 白草红叶黄花 (4). 敏而好学 (5). 人约黄昏后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
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苔、痕”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
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居士。
3.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 “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 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 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答案】2. 东坡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
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苏轼,字
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要点、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A项对“潋滟”的理解错误,潋滟:形容水
波流动,并非“波涛汹涌”;“雨后水量充沛”理解错误,应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
2
光彩熠熠。B项理解错误,“空蒙”意思是: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
常奇妙。而非“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D项理解错误,三、四句是诗人神来之笔,巧用比喻,诗人“是
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而不是说“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 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 “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 “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 “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似与游者相乐。
6. 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____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____。
【答案】4. B 5. (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6. (1). 清澈 (2). 灵动
【解析】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
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
3
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
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
的
理解赏析能力。B项“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并开辟出一条小路,而并非“做成了
竹筏”。
【5题详解】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
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似”和“与……相乐”,此外还要注意补出主语(鱼),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笔法,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
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
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
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
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
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的灵动活泼跃然纸上。鱼触动了作者
情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
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
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而极爱才( ) ⑵嘱易新帽过年( )
8. 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 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 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 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摘要:
展开>>
收起<<
1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1.默写(1)空山新雨后,______。(王维《山居秋暝》)(2)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______。(白朴《天净沙·秋》)(4)_______,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__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答案】(1).天气晚来秋(2).苔痕上阶绿(3).白草红叶黄花(4).敏而好学(5).人约黄昏后【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苔、痕”几个易错...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分类:教育专区
价格:1智慧点
属性:13 页
大小:365KB
格式:DOC
时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