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3.0
2025-09-19
999+
99+
63.46KB
7 页
1智慧点
侵权投诉
2024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2题14 分)
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 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 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 甲 (落成/坐落)
着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
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 年3月23 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23 日11
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 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 日4时出发,11 时许到达保定,傍
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 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 ,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这一路风尘仆
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 年 去了,重温过“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 乙 (激励/激
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 斗前行。奋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柏苍郁(yú) 风尘仆仆(pú)
B. 松柏苍郁(yù) 风尘仆仆(pú)
C. 松柏苍郁(yú) 风尘仆仆(pū)
D. 松柏苍郁(yù) 风尘仆仆(pū)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
(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依据“擘”的字形,他想
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
③管理)。(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
(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2. “红色‘冀’忆”主题活动结束后,小冀同学写了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我(甲)了解了西柏坡,(乙)了解了“进京赶考”那段历史。家乡河北,真是
一片红色热土!主题活动中,班长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们在活动中成为了好朋友。能生活在这片热
土,我们何其有幸!我要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家乡做出贡献。
(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 就B. 无论 都C. 不仅 还D. 即使 也
(2)有同学认为画线的句子放在这里不合适,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第二部分(3~19 题56 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 6分)
3. 10 月16 日是“世界粮食日”,学校举办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
饮食与诗文,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肴野蔌,_______,太守宴也”,山野风味散发着与民同
乐的欢愉:“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丰盛的食物洋溢着待客的热情:“______,_______,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粗茶淡饭彰显了安贫乐道的情操;“虽有嘉肴,弗食,_______”,
美味菜肴隐喻了一心向学的智慧;“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内心丰盈源自精神食粮的营
养。味蕾的享受,文化的传承,让美食与诗文交相辉映!
(二)阅读(共 18 分)
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
面小题。
定风波①苏轼
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⑦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
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怀坦荡,可
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
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
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定风波,词牌名。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
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
处。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⑤〔吟啸〕高声吟咏。⑥(芒鞋)草鞋。⑦(料峭)形容微
寒。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资
料
夹
资料一:
[甲]
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
[乙]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①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
择。
[丙]
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
(选自《苏东坡轶事汇编》)
①(岭表)古地区名。即岭南、岭外。
资料二: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选自《东坡志林》)
资料三:
公幅巾①芒屩②,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
(选自《东坡乐府笺》)
①〔幅巾〕裹头用的丝巾。②〔芒屩〕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编织草
鞋。屏,草鞋。
资料四:
尝与孙绰①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②吟啸自若。
(选自《晋书》)
①〔孙绰〕东晋文学家。②〔安〕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2)亦不尽择(资料一·乙)
(3)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资料三)
(4)诸人并惧(资料四)
5. 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B.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C.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D.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
(2)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资料二)
7. 从小冀同学查找的资料看,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8. “回首向来萧瑟处”中的“回首”有两个意思,请写出来。
9. 苏轼在风雨中“吟啸”,谢安在风浪中“吟啸”。他们在困境中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 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了生物学,小冀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玉米”的资料。
资料一: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珍珠米”“棒子”。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根系强大。秆高,粗
壮。叶宽大,带状披针形。异花授粉。果穗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外被数张苞叶。籽粒大,扁长型或方圆
形。喜温暖,喜光。需肥、水多,较耐旱、耐瘠。中国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籽粒除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太行巍巍,滹沱滔滔。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分类:教育专区
价格:1智慧点
属性:7 页
大小:63.46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