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3.0 2025-09-19 999+ 99+ 497.2KB 7 页 1智慧点
侵权投诉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
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
元。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 ), 文化+” 也就( )了。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
方式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
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 )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
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
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
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这样双管
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所不知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B. 无所不在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C. 无所不在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D. 无所不知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3. 名著阅读交流。
圈点批注法用于阅读传统文学名著很有效,但名著还有纪实类、科普类等其他多种类型,只会这一种方
法,不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很难实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的学习目标。
你是否赞同这个看法?为什么?请写一段话,分享你的阅读经验,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二、阅读(67 分)
(一)(7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4. 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5. 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二)(1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
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
6. 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慎东美伯筠/秋/待潮钱塘江沙上/露坐/设酒樽及杯/
B. 慎东美伯筠/秋待潮钱塘江/沙上露坐/设酒樽及杯/
C. 慎东美伯筠/秋待潮/钱塘江沙上/露坐/设酒樽及杯/
D. 慎东美伯筠/秋/待潮钱塘江沙上露坐/设酒樽及杯/
7. 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列加点字词。
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
吟啸联系成语解释
神色(1)自______
敦适遇
阅词择义项。
:①满足;③正
。(《汉语大词》)
(2)______
亦怀根据形旁推断字(3)怀______
从心褱声 (《说文
字》)
8. 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尽,各散去
(2)
9. 材料在内容上多有相同之处,请列举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花江上
王统照
条名异常且富意的江水,在东。我们想起鸭绿就会联想到日人的耀武想起
松花就有俄人的暗影。 景的幽清,自来是 血洗 成的。人 原不容易有真正的 美的思想,那只是超涤 类
乎是非利害无关的一时的兴趣发,及至将们的性尽的时哪里还管什么风景、文化
的全历史呢弱肉公例,人不能比物类超出多,人们在不自中用
此公例彼此以到血洗山河!
然来到这方之上东方之莫斯科的;偶然在这月中的和天松花畔流连
一江粼粼水与横亘的三百尺铁桥,水上拍浮着的小木筏子,以及江上的烟突人语。我
王张两君在几个洗妇女旁边上的沾土的中国苦力,破褴,无仿佛处寻觅什么似
白俄,与偶 的日本人, 的言 与奇异的行 ,点 着 江面的繁 。我 几次想乘小火 到江尔经过 掺杂 语
太阳岛去看看那边场,与人的生活,江流迅急,当中有一段漩流然坐了小木筏也一
过得去。大肯冒险。问了几小火轮又没的。后我们只好雇了一只木筏放乎中
究竟没渡过。在江边停多中的小轮都往松江下游各县去的,正如长
一样。其实松花江的水比著名清丽得多,或者小沙缘故,也船行较少多的
沙。 “ ”此初春四望微嫩黄柳枝淡碧的小,在这 北国 点缀出不的生
条铁桥虽没黄河铁桥长,然而背景太好,不是茫茫土岸、童,这是繁盛街市之一
突影由许雄伟建筑物迤逦着下来的江,一段碧玉横卧深灰淡时的绮罗层中,古雅
中不鲜艳。而且因地带国际趣味的关系,容易使联想残灭与新的发展。边溯
“ ”或沿流而下可以浏览北国 最美沿岸风物
以这里特有的气候有的自然风物,以及代的市文化之发展,与俄罗斯气氛重,
种异常氛围。我在江中的子上轻盈雄壮比起柔丽的西子湖边荡舟的心情然不
“ ”同。人的是联想,而联想环境的不同刺激而成,为各别样。是在 北国 松花江上,这
黄河沙、童,也不像扬子江两碧草菜圃。然而代生活的显映
岸上的建筑物与人民的服装中可以看得出。再往 去,塞外的居民,雄奇的山岭,浩 与奇突雄壮的景处 荡
象,是有它自己的面目的。
春阳北国
面筏手高满的相和。
来,来,动着现代市的噪音
,在活着双
包头跣足彳亍过去异国
愤怒惭悔希冀山河!
趣味求,在这一切寥廓
沉着——露出,吟啸出这的力量的链索
(有改)
[](18971957),山东诸城人,作、诗人。作品主现“”与“”的理想。本文
背景:“”事变后,东北沦陷民族危机益严重救亡运动起。②迤逦曲折连
绵。③彳亍:小步走走走停停的样子。
10. 对文章的理解和分,不正的一项是( )
A. 二段描松花江岸上国苦力形象,短衣破烂贫穷无依。
B. 文中将松花江与黄江进行类,赞美东北的自然风光。
C. 这 一记散文,联想丰富,写法自,读广见闻
D. 文章匠心独运,物与人物、现实与史交思与诗意。
11. 文章一段多处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感情渗透在议论中,寻味。请简要分
摘要:

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

展开>> 收起<<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docx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分类:教育专区 价格:1智慧点 属性:7 页 大小:497.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9-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