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3.0
2025-09-19
999+
99+
515.56KB
12 页
1智慧点
侵权投诉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
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答案】 ①. 逝者如斯夫 ②. 不舍昼夜 ③. 两岸连山 ④. 略无阙处 ⑤. 日暮乡关何处
是 ⑥.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⑦.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⑧.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 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易错
字有:逝、阙、暮、郎、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
“元。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 ), 文化+” 也就( )了。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
方式 ① (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
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 )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 ②
(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 ③ (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
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
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这样双管
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所不知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B. 无所不在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C. 无所不在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D. 无所不知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答案】(1)①做 ②甚 ③擎 (2)C
(3)“养护”改为“培育”。
【解析】
【小问 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要求以正楷字或行楷字进行书写。
①zuò——做: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②(shèn)至——甚至:表示特别强调、突出的意思。
③引(qíng)——引擎:比喻推动工作前进和发展的力量。
【小问 2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正确运用的能力。
第一个空:“无所不知”的意思是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无所不在”的意思是到处都存在,
到处都有。依据“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这有语境可知,这里指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文化创意
到处存在。据此,应该使用“无所不在”。
第二个空个:“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依据“‘文化+’也就”和语境可知,这里指既然文化创意可以在许多地方存在了,所以,形成“文化
+”的条件也就自然而然具备了。据此,应该使用“水到渠成”。
第三个空:“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反相成”意思是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
排斥又互相促成。依据“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
发出巨大的威力”可知,这是阐述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据此,应该使用“相
辅相成”。
故选 C。
【小问 3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依据“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句意可知,句中的主语是“这样双管齐下”,谓
语是“才是”,宾语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其中,谓语的中心语是“是”,宾语的中心语
是“两全之策”。依据题干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这一提示可知,经仔细辨
析,应是宾语中的动词“养护”和“人才”不搭配,应该将“养护”改为“培育”。
3. 名著阅读交流。
圈点批注法用于阅读传统文学名著很有效,但名著还有纪实类、科普类等其他多种类型,只会这一种方
法,不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很难实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的学习目标。
你是否赞同这个看法?为什么?请写一段话,分享你的阅读经验,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答案】赞同。手写批注《西游记》,能集中我注意力,催动我思考,记录我体悟和成长,我仿佛也有了
火眼金睛和降妖伏魔的信念。用这种方法读《昆虫记》相对低效,于是我还通过浏览、查找工具书快速理
解
蝉的生活习性,拓展科学认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语言表达。
名著种类繁多,除了文学名著,还有纪实类、科普类等其他多种类型,圈点批注法用于阅读传统文学名著
很有效,但用在其他类型则未必合适,因此不能只会这一种方法。所以应赞同该说法,结合两部以上具体
名著,谈原因即可。如我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用圈点批注法很快把握了故事情节和保尔等人物
的性格特征。但在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就不灵了,因为他不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样有连贯的故事
情节和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于是,我采用思维导图法,很快把握了主要内容,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阅读(67 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4. 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5. 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4. 分别的时间:平明。分别的地点:渝州津亭。赠别的对象:韦判官。
5. 分别前:畅快。分别后:惆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平明分手空江转”意思是:天亮时我们分别,只见空荡曲折的江流漂向远方。“平明”表时间,指天刚
亮时。可知,分别的时间是:平明。
“红烛津亭夜见君”意思是:夜晚红烛高照,在津亭见到了你。结合题目“发渝州却寄韦判官”中的“发
渝州”,可知,分别的地点是:渝州津亭。
根据题目“发渝州却寄韦判官”中的“寄韦判官”可知,赠别的对象是:韦判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根据前两句“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写诗人在红烛高烧的津亭与友人临别相会,繁音促节的
管弦之声,纷然交响,为两人助兴,可知,情感是畅快;
根据后两句“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写诗人天亮与韦判官分别,空荡曲折的江流漂向远方,
巴山蜀水,江空人孤,只有那回荡在云天水际的凄哀的猿声。那时刻,一如渔歌所唱出的:“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留给诗人的将是满怀的凄凉和哀伤。可知,感情是惆怅。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
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6. 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B.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C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D.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7. 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
吟啸自若联系成语解释词义。
神色自若(1)自若:______
顾子敦适遇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适:①适合;②满足;③正
(2)适:______
摘要:
展开>>
收起<<
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答案】①.逝者如斯夫②.不舍昼夜③.两岸连山④.略无阙处⑤.日暮乡关何处是⑥.烟波江上...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
VIP免费2025-07-28 999+
分类:教育专区
价格:1智慧点
属性:12 页
大小:515.56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9-19